2022年5月9日上午10:40-16:50,“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全国学术会议的第六模块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转换的课例展示”。
会议上半场由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特级教师赖蓉辉主持。下半场由四川省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特级教师贾雪枫主持。
张爱军:现代教学设计: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融入基础教育的“阀门”

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的张爱军老师指出传统教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依靠教师的两项基本技能,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设计。传统教学思想的转化发生在课堂、实现在课堂。要真正促进这个转化更好地发生,要先做好教学设计。换言之,传统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基本的思路,就是先把传统教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运用有关教学设计的技术和要领,做出我们想要的教学方案。基本的操作要领,就是在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有两个,一是学习目标的设计,一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这两个过程中,都要遵循和融入有关传统教学思想,并保持学、教、评的一致性。这些较为隐性,显性的做法就是书写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来体现传统教学思想的现代转化。
从一般意义来说,某种教学思想要想融入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把某种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并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例如,所谓“把因材施教传统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就是把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或具体活动中。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简言之,首先把某种传统教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使之落实在课标分析、目标设计、活动设计以及评估设计等具体设计环节。具体一点,主要的操作点就是运用一定的学情分析技术(如量化的纸笔测试)进行前测,找到不同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起点”,据此制定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匹配的教学活动与评估任务。这就是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思想的现代转换与落实。
毋容置疑,只有先在设计环节中得到体现,传统教学思想才能在课堂实施环节得以落实。这就像要建设一栋绿色节能理念的建筑,那就必须先有体现绿色节能理念的设计。所以,现代教学设计技术是传统教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阀门”,不管是什么具体的思想,都无法越过这个环节直接进入课堂。现实中的教学设计还比较传统,现代化、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这是阻碍传统教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瓶颈”,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专业了,才能打通这个“阀门”,让传统教学思想顺利融入课堂教学。
向子睿:课例展示《至暗之光: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肖星民点评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的向子睿老师展示的课例是《至暗之光: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向老师将传统教学思想“切磋琢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基于传统教学思想构建的“乐、自、切、疑、思”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借助视频给学生还原了历史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当时极度需要变革的社会环境之中,“切磋琢磨”就有了真实的依附点,有了自我的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学生的疑问和探究就有了推动力。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学生一起商量研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为什么要进行民主和科学的洗礼?”通过与学生之间研讨、商议、探究,就是一个不断“磋”与“磨”的过程,同时在师生与历史的对话中又产生新的问题,“切磋琢磨”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正是在师生的“切磋琢磨”商议研讨中,学生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有了一个更理性和清晰的认识,对历史新的认知也带动了学生习得历史的内在愉悦感,并将这种理性辨析、历史思维和认知运用于自我成长,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能力和素养。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肖星民老师对向老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点评,肖老师高度赞扬了向老师将“切磋琢磨”教学思想创造性运用了历史课堂教学之中,积极构建的“乐、自、切、疑、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完善。他指出,历史教学就应该吸取传统教学思想的精髓,有意识地开创性地将这些传统教学思想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要将传统教学思想的现代转换服务于学生的历史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最为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思想的现代转换要和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体现为国育人的目标。
辜久林:“愤启悱发”: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绵阳实验高中教科室副主任辜久林老师,以孔子《论语》中的话作为引入,介绍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阐释了教师与学生如何通过师生交往启情释疑,从而达到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互促共长。辜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的特性,包括了反思性、自主性、互动性、发现性。启发式教学在面对体量庞大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启发式教学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罗斯福新政为例,“为什么胡佛始终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辜老师通过对于历史问题的创设,结合美国历史,论证美国为什么受到“自由主义”的领导。让学生形成对于自由主义的认识,给学生带来经验上的冲突。然后再提出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违背美国自由主义的立国精神和传统吗?”短短几个问题,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不仅得到了思想上的新碰撞,也在思考中掌握了新的历史知识。课堂教学之中巧妙地将传统教学思想“愤启悱发”融入其中。
郑劼: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融入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例探--以因材施教为例

绵阳南山中学郑劼老师分享的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融入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例探--以因材施教为例”,通过辩材、识材、选材、助才、适才五个环节来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具体要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建立多层次课后作业,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作业。
识材环节:借助课前预习调查,借助常态学习状况采集。以中外历史纲要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为例,结合生活实际,彰显本节课的价值。选材环节:选择史料时,要创设多种情景以及选取多样史料。助才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梳理教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史料问题的能力,学会中史料中提取线索,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通过差异化的学生讨论,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适才环节:将作业分为夯实基础类、能力提升类、扩展延伸类三个方面,让学生自己针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作业选择。同时,这种辩材、识材、选材、助才、适才五个环节来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大班化的教学中,想兼顾每一位同学是相对来说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郑清华:课例展示《辛亥革命》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张勇点评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的郑清华老师展示课例是《辛亥革命》,将孔子实践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精髓“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郑清华老师以城市记忆作为引入,提出问题:“武汉为什么要用”‘首义’这样的词汇来命名城市街道”?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求自得,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自学,建立这一段历史的时空认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在当时的背景下,辛亥革命是如何酝酿而生的。郑清华老师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了对于刚才所讲知识的印象。郑老师还让学生共同演绎林觉民的《与妻书》,让学生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身临其境,将自己又带入到当时的社会历史中去。同时,勉励同学要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继续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落实传统教学思想中重要理念“以人为本”。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张勇老师,对郑清华老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点评,认为本堂课立意高远,紧扣传统教学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理念。郑老师围绕伟大的创举,不朽的丰碑,为我们展现了百年前无数革命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出路的伟大创举。将现实与历史,今人与古人融汇在了一起。这是教学内容中的“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循循善诱,带领学生神入历史,理解历史,领悟到了历史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引导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表达问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同时,还充分体现了传统教学思想“循循善诱”现代课堂教学之中的现代转换,这些都是对传统教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的大胆尝试,非常值得推荐借鉴。
向俊霖:课例展示《欧洲西部》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谌建民点评

绵阳市西园学校向俊霖老师展示的课例是《欧洲西部》,将传统教学思想“自求自得”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在本课的新课导入环节中,向老师以当下最热门的俄乌问题作为新课导入,将同学们的视野带入到欧洲,以学生最乐于探究的认知作为本堂课教学的起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紧接着,向老师通过与她在法国的朋友连线,由她的朋友来为大家介绍欧洲西部,又一次将学生快速领进“乐学”的课堂当中,在新奇兴奋之中学习欧洲人文地理。在较为轻松地课堂氛围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学习欧洲自然地理。最后,教师又以俄乌局势号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整个课堂首尾呼应。在不断的循循善诱中,学生自求自得,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胡玲凤:“泛、察、作、磨”的体察式作文案例——《摸盲盒》
绵阳市涪城区的语文教研员肖兰点评
绵阳市实验中学的胡玲凤老师展示的是“泛、察、作、磨”的体察式作文案例《摸盲盒》,将传统教学思想“切己体察”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
“切己体察”重在自我的体会,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胡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盲盒,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对于盲盒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于任何一个新鲜的事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进一步进行描述,就能一气呵成。在观察了盲盒之后,胡老师让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并对盲盒里面的内容进行猜测,引起同学们的想象和猜测。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猜测,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摸一摸盲盒里面的东西,亲自体会。并就他们刚刚所感受到的触觉,进行一个分享。然后让同学写一个片段小作文来对刚才的环节进行一个描述。在胡老师对于同学们所写的作文进行简要点评之后,胡老师揭晓了谜底,盲盒里面的是狗尾草。并且她还以杨绛先生的话勉励同学,鼓励大家做自己,书写自我。


绵阳市涪城区的语文教研员肖兰老师对胡老师《摸盲盒》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摸盲盒》教学中成功地将传统教学思想“切己体察”融入其中。通过摸盲盒,细化了学生们的所见、所思、所感,成功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通过真实的体察,形成了对习作对象真实体验和感知。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导有章法,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习作情感的酝酿和习作思维的提升,为学生书写真实、具体的内容打下基础,课后作业让学生将3个片段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整体而言,各环节安排井然有序,颇有章法。

李春娇: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古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小学语文六年级《游园不值》为例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李春娇老师,结合执教的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探讨中国传统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重点突出了传统教学思想“大道至简”“由博返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李老师将传统教学思想贯穿于《游园不值》的整体设计之中,立足“大道至简”的原则,采用“由博返约”的教学方法,即简约的课件、简约的导入、简约的流程、简约的对话,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目的。李老师围绕“三、二、一”关键字词,设计了简约的教学流程:以“启发诱导、自求自得”法品读三组名词,以“质疑问难、学思结合”法悟透两组动词,以“虚心涵泳、切记体察”法领会一个数词。在课堂中,李老师抛出问题“能否将一改成万?”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深化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后积累中,李老师分享了几首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背诵,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中,传统教学思想的融入贴切,到位,别具一格。
张胜男:《学记》善问思想的课堂运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泸州市合江县城关中学的张胜男老师分享了《学记》善问思想的课堂运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之中秉持“善问”思想,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立意上,张胜男老师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关注民生,安定天下。让学生通过学习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感悟家国情怀。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汉并天下,百业待兴”的社会历史背景;播放《大风歌》的朗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当时刘邦的心境。再让同学思考“如果自己是刘邦,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应该怎么办?”通过这一问,让学生置身其中,开始这一段历史的探究之旅。还结合史料,根据史料,提出疑问,让学生在史料阅读中学会质疑、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讨论,学会总结。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史料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和学生的时空观念,凸显历史的沧桑感。

四川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吴定初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天明进行了致谢发言。
吴教授对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教师表达了谢意,高度赞赏此次会议。他指出:
第一,这是一次成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全国性会议。此次会议阵容强大,论坛专家逾六十人,听众超千人,影响力空前,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起到了高效的引领性作用。当前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会议,起到了先锋作用。吴教授认为应该遵循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所提的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传承、创生与转化的两条路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要着眼于中国本土实际,从传统教学思想中汲取精华经验。
第二,此次盛会探讨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的多元解读。吴教授指出此次盛会初步探讨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怎样追求有根有魂的课堂;课堂教学方向需重新回归到有根有魂;怎样建设有根有魂的师资队伍等重点问题。吴教授以给他深刻印象的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的报告为例,李教授对孔子的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度研究,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是“目中有人”,将学生作为主体是关键。孔子教学艺术富有革新超越精神,吴教授对此发出殷切的期望,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和专家可以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在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传承应用。
